查看原文
其他

认真又随和!这位莞工教师引领学生走科研创业进阶之路!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3-03-27


今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李超以教师代表的身份登台,分享自己的从教感受,为2022级新入学的莞工学子送上寄语。这位被同学们亲切称为“超哥”的老师来自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是学校应用化学系系主任。
2017年入职莞工至今,他先后获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现在,李超累计指导了50余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验室现有在校生30余名。在近日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国赛”)中,莞工夺得2金4银5铜,创造历史最好成绩,他所指导的团队正是其中一个金奖得主。



师生:互相成就,教学相长

李超是因为“热爱”才成为一名老师的。“做老师是我的兴趣。”回想起教师生涯的起点,他像是在与朋友诉说美好的过往。
2017年,李超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毕业后,曾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他选择回归校园,走上讲台,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初来莞工,李超负责讲授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这门课,和当年的新生们一起开启了成长之路。这个开端给了他很多惊喜:东莞产业发展环境优越;学校正处在蓬勃发展期;同学们充满好奇和干劲,积极主动又勇于开拓……李超说:“我感受到莞工是一片教学和科研的热土。”

李超性格随和,与学生相处得融洽愉快。师生之间是朋友,也是家人。

他喜欢鼓励同学们“脑洞大开”地创新,愿意坦诚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融入同学们当中去。“有时候我们一起做实验,交流得比较久,到了饭点就一起去北门吃顿饭,吃完饭继续交流。”

在此带动,实验室成员之间也常互帮互助。“老师会先给我们讲解每个操作的方法和细节,到后面则会放手让我们向学弟学妹传授自己学到的东西来加深印象。学弟学妹很尊重我们,我们也会热情为他们解答问题。”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2020级丁俊华说道。

在丁俊华眼里,李超带领的实验室是一个目标一致且互相成就的团队。作为领头人,李超为不同性格的同学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能得到回报。“目前为止,我们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专利、论文或者比赛获奖。实验室的科研氛围格外好。”

李超的经历非常丰富:2008-2014年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博士期间担任锂电池公司技术顾问,工作至今仍与多家锂电池公司有技术合作;2018-2019年在东莞市科技局挂任局长助理;2021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他常常会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与学生分享自己条件艰苦的学习、成长经历,以此勉励学生。他说:“我觉得老师教学生,更多要把自己的经历放到课堂中去。我希望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李超还经常和学生谈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做研发、做市场、开网店……聊起这些,李超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学生听了之后,认为我的经历比较丰富,愿意跟着我学点东西。”


科研:保持热爱,不断尝试

本科生的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接触科研和项目的机会比研究生少。但李超认为,培养本科生对科研的兴趣比实验更重要。“一旦他对科研产生了兴趣,这可能就成为他终生的事业。

李超本身对科研保持着非常高的热情和兴趣。目前,他已经发表了40余篇SCI研究论文,其中22篇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申请了发明专利20多项,授权15项。还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创新团队项目、东莞市社会科学发展项目、东莞市特派员项目、横向项目等十余个项目。
他以“兴奋”来形容自己进入实验室后的状态。他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觉,脑子里还在想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想法。他说,任何比赛、实验,老师的投入都非常重要。当老师投入的精力比学生多,真正以自己的时间和热爱去付出,才能起好表率作用,感染学生。
在科研实践上,李超十分重视自己亲身去引领学生,与学生一起在实验中解决难题。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陈勇生是实验室第一批毕业生,他对此感触很深:“李超老师很愿意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必要时候还会亲自演示”“当我们遇到实在解答不出来的问题时,就会去问老师,他总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最优解。”丁俊华回忆道。
科研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比成功先到来的,是无数次失败。但在李超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有些实验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你只能在黑夜里不断摸索,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挑战自己。科研是一个过程,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但作为科研路上的“前辈”,李超很理解学生面对失败时的困惑和迷茫。他常常会在下班后去实验室找学生复盘实验,及时引导学生。李超说:“如果没有老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很容易就放弃了。而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实验成果、过程的认可,他也会有成就感。”在交流中,他还会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下一阶段的实验目标,点燃学生内在的实验兴趣,激发同学们继续向前的动力。

创新创业:深度参与,引路圆梦

11月11日,“互联网+”国赛金奖争夺赛在重庆打响。李超指导的“锂工正极”和另一个项目“同梦艺术”一起勇夺金奖,为莞工实现了国赛金奖零的突破。赛后,团队负责人杨浩深深地感谢了李超,并分享了一个故事:2021年底,备赛工作正是吃紧之时。李超因为受伤而无法坐立。但他放心不下团队,仍然依照往日的安排,一周开三次例会。“老师躺在床上用手机和我们开会,好几次都讲到半夜一两点,甚至凌晨四五点,还在群里发消息给我们提建议。”杨浩说道。

从2019年起,李超就开始指导学生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2021年,团队夺得“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是学校在该项赛事里的最好成绩。而今年,除了“互联网+”国赛金奖,他参与指导的团队还获得国赛铜奖两项,省赛主赛道金奖一项、产业赛道金奖两项银奖一项。
谈及参赛经验,他总结了两点:科研实验应该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目标;指导老师的投入程度起着关键作用。李超尤其重视后者,他说:“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对老师的要求其实很高,老师担当的是指挥的角色。”
这也是李超对自己的定位。每次指导团队,他都全程投入,从设计阶段就积极参与,希望将自己丰富的研究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创业经历真正融入到项目里,发挥到比赛中去。他总是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勉励团队,还常常和同学们在办公室、实验室里交流、修改,精益求精。为了做好一页PPT,有时候甚至会花上一两个小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准备“互联网+”国赛,李超在思考两个月后,指导学生大胆放弃了省赛所用的PPT逻辑,重写演讲稿。为了与PPT更匹配,他又与团队全体成员从下午6点讨论至凌晨4点。在第二天早上7点,团队制作出一份全新的国赛PPT,为拿到国赛金奖奠定了基础。
李超很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新创业。他认为,创新创业是锻炼自身的好机会,在学校里接触创新创业可以积累很多经验。“学生毕业后也许不会马上投入创业,但有了这些基础,日后遇到好项目时,起码不会因为不敢下手而错失良机。” 
他自己也始终在创新的道路上坚持着。经过三年研究,李超和团队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基础上拓展,开发出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材料都可以达到稳定的公斤级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凌晨还亮着光的实验室、傍晚仍响起讨论声的办公室、紧张的比赛现场......这些地点都记录着李超与学生共同奋斗的时光。很多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成长,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潜心研究,大胆探索,不要为了数量而放弃创新性,更要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做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是李超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他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他将产业一线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将热爱融入到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将热情转变为探索锂电池和钠电池材料研究成果应用和产业落地的激情。从课堂到实践,他始终坚持做好引路人,带领学生共走科研创业进阶之路。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文字来源 | 向远馨 李旭琪 游玮钰 曾梓凡 叶子杰 吴梓谦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万础瑶  一审 | 万础瑶 二审 | 范晖帆  终审 | 叶妙娴点赞、在看,双连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